用靈魂感悟設計 · 用設計創(chuàng)造價值
WITH SOUL FEELING DESIGN WITH DESIGN TO CREATE VALUE
您當前位置:  設計中國    ⁄    建筑設計    ⁄ 資訊內容

小型公共建筑設計:山東泰安·泰山佑游客中心

作者:admin      來源:互聯(lián)網(wǎng)      發(fā)布時間: 2021/10/23 11:21:20     瀏覽:
游客中心位于度假區(qū)南端,與主入口相連,場地內視野開闊,山水環(huán)繞,遠眺便可一覽泰山雄渾壯闊的景致。

  游客中心位于度假區(qū)南端,與主入口相連,場地內視野開闊,山水環(huán)繞,遠眺便可一覽泰山雄渾壯闊的景致。于是,“與山水相連,與自然融合”的建筑場景成為設計最初的設想。

  原始場地內東西方向有5米高差,東側地勢較高,連接景區(qū)主入口,西側地勢較低,連接景區(qū)內的主題廣場。北側擁有重要的景觀面,直面園內的觀景湖和遠處連綿起伏的山景。

  建筑從地面自然生長而起,一氣呵成,以盤旋上升的姿態(tài)化作遠處巍峨山勢的延續(xù),以舒展的曲線造型回應群山環(huán)抱的自然環(huán)境,同時巧妙地化解場地高差,順勢連接東西兩側的公共空間。

  場地東側是建筑的主入口,在與入園流線相銜接的同時,通過屋面的出挑形成架空,與景區(qū)入口、湖面構成流動的視覺通廊。

  架空頂面覆蓋鏡面波紋板,金屬反射將波光粼粼的湖面、連綿的群山均吸收映射在此,山、水、建筑就此融為一體。

  建筑東立面通過參數(shù)化的表皮處理,以模數(shù)化控制鋁板的孔洞形態(tài),拼接轉譯為雄渾泰山的巨幅畫卷。

  行云流水的“運筆”凝練著眼下水光的盈動與遠處群山的渾厚,直至最高處端頭近13米懸挑的“頓筆”,意欲將建筑與山水在此交融,“回鋒”的筆觸在場地中余韻未消,留下湖邊步道蜿蜒曲折,順應著建筑的流動曲線向外延伸,自然地將建筑形態(tài)過渡至戶外空間。

  建筑的異形形體為建造提出了極大的挑戰(zhàn),我們通過模塊化控制結構框架、細部構件等,實施高標準建造。

  曲線鋼梁維持建筑異形雙曲面的基本形態(tài)。在數(shù)字模型的精確指導下,超過600件幾乎各不相同的鋼構件得以準確加工并運送至現(xiàn)場安裝。一系列鋼桁架在經(jīng)過扭轉、彎曲、漸變后,精準還原了方案設計的曲線意向。

  內圈玻璃幕墻以T型鋼作為龍骨支撐,輔以四層中空超白玻璃。外圈雙曲面建筑表皮經(jīng)過優(yōu)化后,分割為1040塊銀灰色穿孔鋁板,其中大部分轉化為平板,既節(jié)省加工成本,又保證安裝的精確度。

  形式、結構、空間、三者的統(tǒng)一貫穿著項目始終。建筑連續(xù)的外部造型,對應的正是拾級而上的內部空間。中庭則在圍合下應運而生。

  室內功能圍繞著中庭,隨著大臺階依次展開。即使功能有所轉化,空間的整體感和流動性卻始終貫穿在游客的體驗中。

  開放藝術展廳和圖書館布置在最為核心的臺階區(qū)域,由入口接待功能銜接;穿過沙龍及文創(chuàng)銷售區(qū),人們最終來到云端咖啡廳,遠眺泰山。

  柔和的連續(xù)曲線作為整體設計語言在室內空間中得到延續(xù)。石材的厚重感和穩(wěn)定的肌理突顯空間的沉穩(wěn),整體的素色體系則強化了空間的靜謐感。

  在靈動線條的組織下,內部空間層疊有致,旨在最大化引入外部山景的同時,營造一種在山群間穿梭、對望的空間體驗。

  當夜幕降臨時,銀灰色幕墻曲線隨著天光產(chǎn)生微妙的變化,倒映在粼粼的湖水中,與連綿起伏的泰山遙相呼應,將建筑融于場地和環(huán)境之中。